您当前位置:首页>信息资讯>新闻动态

双节福利到,“嫦娥奔月”进校区

发布时间:2020-10-01       信息来源: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

——马丁·路德·金

 

9月29日晚,由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主办的“嫦娥奔月,铸就辉煌”专题讲座在北京一零一中温泉校区顺利开讲,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金海教授幽默风趣的为广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在中秋前夜,敲开了“探月”之门。

 

 

“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有哪位同学可以讲讲?”张教授以神话故事开场,将现场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大家接力回答,气氛热情高涨。随着大家的相互补充,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和中秋佳节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张教授借着这个话题,引出了今日讲座的第一个内容:“神秘月球”。

 

 

 

月球的所在地,即太空。张教授讲解了太阳系及八大行星,通过对比太阳系其余的七大行星,让同学们在宏观上对地球有了认知。继而张教授对月球的光照、自转和公转的特殊规律、月球内部结构、月震分布特点等进行了逐一的讲解。他特别强调,据目前科学研究发现,月球蕴藏着大量的优质核能氦-3,它安全、无污染,通过其聚变后会产生巨大的能量,特别适合宇宙航行。而这一研究的深入也正是当下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6年10月24日,人类拍摄了史上第一张太空的照片。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任务时,从月球上看地球升起。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于率先走下阿波罗11号飞船,踏上月球表面,首次在月球留下了人类的脚印......张教授以探月历史时间轴为主线,为现场同学了讲述了苏联和美国探月取得的重要进展。

 

人类史上第一张来自太空的照片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今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经批准了嫦娥的月球封地——约4000平米的广寒宫”。谈起中国探月的发展,张教授总是难掩的激动与自豪。张教授认为,在浩瀚的太空面前,人类是一个共同体,科学是无国界的。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应分享科学研究成果,为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后,张教授还就现在人类可能面临的天灾进行讲解,并设想了人类应对的方法。

 

“嫦娥奔月,铸就辉煌”专题讲座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集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的科普讲座,为师生们已提供了一次对话科学家的机会。张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了现场师生们进行了一次探秘月球之旅,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探秘的兴趣,点燃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或许,未来的科学家的种子早已在这些可爱的学生中慢慢萌芽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属!

文稿/徐娜娜

排版/徐娜娜

审核/金春爽

                                                        海淀区图书馆

202010月1日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9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928号
2015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