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馆藏资源>文献推荐
栏目导航

你了解你的大脑吗?

发布时间:2018-01-04       信息来源:

 

大脑比天空更辽阔,

因为,把它们放在一起时,

前者能轻松地

包容后者,

还有你。

——艾米莉·狄金森

 

 

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杰夫•李奇曼(Jeff Lichtman)问他的学生:如果脑总共包含的知识是一英里,我们已经在这个路程上走了多远?”有的学生回答说走了一半,也有的是1/31/4,但是这位教授给出的答案大约3英寸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体最精密、最复杂的器官,也是人类智慧的源头。然而,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我们的有些感觉会变成有意识的知觉,而别的感觉却仍然停留在无意识的状态?关于大脑与意识,还有太多的秘密等待被揭开。

 

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意识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神经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认知科学、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领域意识”这一课题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结果是,关于意识的问题不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测,而是成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问题。

 

 

 

1 视错觉特克斯勒消逝效应Troxler fading)

 

1是一张视错觉图片12个淡灰色的点围着一个黑色的十字仔细盯着中间的十字看几秒钟后,你看见这些灰点忽隐忽现。有时候,所有的点都消失了,只留下一片空白,但几秒后又重新出现,而且灰颜色变得更深了。

 

便是操纵主观意识的多种方式之一。这表明虽然客观的刺激一直保持不变,但人们对它的主观理解却一直在变化大脑中的某些东西一定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有意识与无意识间的切换。实际上,有许多简单的实验可以让我们得以区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之间的最小区别。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可以找到一种临界状态在客观刺激保持恒定的前提下,让大脑来做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切换,并可由此来寻找主观状态的客观机制,也就是大脑活动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的标志

 

意识的研究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意识理论的进步,我们也许可以模拟神经元制造出能够进行意识操作的电子芯片,那么,下一步是不是就能造出具有自我感觉和自由意志的机器人呢?“机器”与“人”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科学之旅,更深刻地去体会那句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

 

 

书名:脑与意识

作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译者:章熠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R338.2/105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信用借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9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928号
2015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