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
发布时间:2020-02-06 信息来源:
英国作家阿瑟·克拉克创作的长篇小说《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文学界的著名作品之一。故事围绕一块神秘的黑色石板展开,在石板的指引下,人类派出宇宙飞船向土星进发,在航程中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状况。
《2001:太空漫游》出版于1968年,当时书中的“主角”是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八“伊阿珀托斯(Iapetus)”。而随着1977年发射升空的旅行者1号及旅行者2号先后到达木星,人类对木星的了解大大增加。1989年,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升空,并于1995年进入环木星轨道,它传回的探测资料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木星的了解。在此背景下,克拉克将后续三部作品《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及《3001:太空漫游》的星球舞台设定在木星。
木星共有四颗伽利略卫星,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这四颗卫星于1610年被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到。它们分别是——木卫一艾奥、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得、木卫四卡利斯托,名称皆取自希腊神话,木星(Jupiter)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四颗伽利略卫星的名称则对应神话中宙斯的恋人。
在小说中,木卫二欧罗巴被认为是在特定条件下有几率诞生智慧生命的星球。木卫一(艾奥)表面遍布活火山,木卫四(卡利斯托)表面则遍布撞击坑,对生命而言很不适宜。而欧罗巴据推测拥有冰下海洋,很可能孕育出生命。
小说中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推论,即木星可能具有钻石核心。克拉克在《2010:太空漫游》的致谢篇中写道,“‘巨型气体行星可能有个钻石核心’这个令人跌破眼镜的观念已经被加州大学的罗斯(M.Ross)和雷(F.Ree)严谨地提出,对象是天王星和海王星。我的想法是,既然天王星和海王星有,木星也应该有。”
木星和土星一样是气体巨星。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另有少量的氦及微量的其他元素,它没有固体表面,大气层内压力巨大,被认为有个“由元素混合的致密核心”。木星的成分中也有碳元素,因此小说假设在高温高压的木星深处存在着钻石核心,这也不难理解。
《2001:太空漫游》在上个世纪被改编为电影,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于1968年上映,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这部电影可谓大名鼎鼎,《2001:太空漫游》及阿瑟·克拉克的名字在科幻界几乎无人不晓,也离不开这部电影的助益。
《2001:太空漫游》内容惊人,成为后来无数科幻作品致敬、模仿的对象。或许是为了配合故事走向及整体氛围,书中人物较为符号化,与克拉克作品的一贯风格有所区别。在读完《2001:太空漫游》之后,不妨继续阅读该系列的后续三部作品,你将会遭遇更加惊人的反转,欣赏到更多极富想象力的瑰丽场景。
书名:2001:太空漫游
作者:阿瑟·克拉克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561.45 /2434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信用借阅,海淀区图书馆(新馆)流通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主办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79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1928号
2015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