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峰,1995年7月任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总裁;1997年7月,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董事长。

1994年,第三届全国科技企业家创业金奖评选活动,张玉峰是100多个企业家里面唯一一个副总裁,其他企业家要么是董事长,要么是总裁,但最终,以副总裁身份参加评选的张玉峰却获选票最多。选质询中,有评委问张玉峰,你怎样看待中关村说你铁腕,是方正的实权人物。张玉峰回答:“只要方正得到了发展,我真的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又有评委问,既然公司实际上是你在运作,为什么一把手不是你?张玉峰给了他们一个很技巧而又能让他们满意的答复:在奥运会上,不管是王军霞还是曲云霞领跑,最终只要是中国队拿下冠军就是胜利。对方正而言,只要方正是在向前发展,谁是一把手并不重要。
张玉峰做公司之前,是北京大学物理系一个普通教师。每天早上,他像打仗一样紧张地骑着自行车前面带一个、后面带一个,把两个女儿一个送托儿所、一个送小学,然后,匆忙赶往教研室埋头做学问。张玉峰一家四口住10平方米,晚上孩子要睡在他的写字台上,他就没地方看书了,只好摆一张小圆桌,坐在小凳子上备课。张玉峰形容这种生活是疲于奔命。张玉峰走出书斋办公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改变一下生活,希望在经济上能有所改观。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北大,提上教授,觉得教授没有什么,但如果提不上教授,压力就太大了。提上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提不上,可真是有些不得了了。”虽然,张玉峰1986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来,还获得过北京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自认为40岁左右搞个副教授,50左右当上教授,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他还是感觉到自己基础太差了,“文革 ”及“文革”后期耽误了他太多的时间,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此时,中关村一些公司已经成立了。张玉峰就在想,做什么最合适。经过反复的思考,1985年初,张玉峰从物理系借调出来,到学校办公司。“出来办公司,我是深思熟虑的,从系里调出,我义无反顾。”
1985年到1987年的两年是张玉峰四处碰壁、摸索积累经验的两年。“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公司,也不知道怎样办公司,北大就给了我们十平米的办公室,一部电话,三万元开办费。“有钱不见得能办成事,但没有钱绝对办不成事。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跟日本搞一个合资公司,北大有软件,日本有硬件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搞成一个产品,今天看来,这些想法是十分幼稚的。”“那两年一直徘徊,几乎是一事无成,但我在那两年里的确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为了找资金,1985年,张玉峰家乡所在的县在北京开联谊会,张玉峰就对县长讲“两通两海”,讲中关村新兴的信息产业,讲干这行一定能赚钱;张玉峰还在他爱人的叔叔、一个乡镇企业家耳边吹过同样的风,但没人敢给张玉峰投钱。
1987年初,张玉峰遇到了玉渊潭农工商公司总经理付洪江,这个有眼光的农民企业家,在6月份,第一笔给张玉峰投了120万元。此时的张玉峰既希望玉渊潭投钱,又希望它不占公司的股份。后来,这笔投资被定义成了投资性借款。“我们给他们一个固定的回报,如果好,我们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加。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感谢玉渊潭付洪江先生,没有这120万,我不敢想象今天的方正是什么样子。”张玉峰他们用这笔钱注册了北达技术服务部。当时办公司不准用北大的名字,就用了北大的谐音;当时叫技术服务部,是因为还没有公司的概念;用知青名义申请,是因为知道知青可以免税。服务部设在北京大学42楼一层楼的文艺室,两间房共60平方米。
张玉峰临时从中关村找来几个年青人,拿这120万从珠海进了一批计算机,开始做贸易,并给别人做简单的网络。“当年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收益,但120 万做计算机根本就不够。我再一次去找付洪江,我说,不够,真的不够。付洪江很爽快,1988年2月又给我们投了300万。这样加上我们赚的钱,手上一共有 500多万。我们又从一家银行贷出了500万,就有了1000万,账面上有1000万的时候,还可以到另外一家银行再贷1000万。在1988年初的时候,我们手里突然有了2000万。2000万在当时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比现在两个亿都要管用。我们迅速地把营业规模扩大了,迅速地从几个人变成了三四十个人。北达科技服务部为方正后来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培养了干部。方正第二任总裁晏懋洵、现任总裁张兆东都是北达最初的创业者。”
张玉峰认为,方正的发展有必然性,但是也有其偶然性。“我们经营已经有一个阶段了,我们手里有了比较多的钱,而此时,王选从1974年到1988年,经过14年的努力,他的激光照排系统已经发展到了四型机,是一个真正实用的产品了。有了钱,有了技术,又有了一定的经营经验,天时地利人和,方正一下子就发展起来。”“1988年下半年,我们开始经销激光照排系统,当时激光照排系统的核心控制器是山东的一家工厂生产的,但它生产的控制器不够稳定。1989 年,我们决定自己生产控制器。我们把原来的两层板改成了四层板,体积变小了,走线更加合理了。我们的机箱是进口的,标牌是在香港做的,板子是在成都一家军工厂做的,焊接由电子部15所做。虽然我们自己没有生产厂,只有六七个人负责测试,但是我们利用了当时社会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元器件都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和老化。我们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大大地超过了原先经销的产品。为了对用户负责,我们免费把原先由我们经销卖出去的激光照排系统的控制器统统换了回来,为此,我们损失了几百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我们的信誉和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用户。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方正就在激光照排市场上占有了绝对优势。“张玉峰强调资金对方正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比如1988年底,我们第一个招标项目金额是187万美元,招标项目货付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到钱,如果没有资金,就无法做。”
“方正起步是靠激光照排系统,而方正的发展是靠方正每年投入巨额资金从事开发研究,才使方正在这一领域十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1996年,我们对电子照排领域的投入,就超过国家过去20年对北大这个项目投资总和的10倍。”
1989年,张玉峰决定和原香港金山老板张旋龙分别投资8万美元开发方正金山汉卡,挤占四通打字机市场。1990年,方正金山汉卡由求伯君开发完成,但方正和金山各支一摊搞销售的情况不利于统一价格、共同开拓市场。同时,市场出现了巨人6401汉卡,来势很猛。面对于此,张玉峰决定和张旋龙再各自投资1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统一开发和经营,联手共拓市场。
方正前任总经理开始同意这个计划,随后又反对。“汉卡事件”成为方正第一届领导班子危机的直接导火线。张玉峰向学校陈述了他和公司一把手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点:公司和王选是真诚合作,还是踢开王选,另搞一套;公司积累下来的有限资金是继续投资到高科技研究开发中,还是投到深圳、惠州的房地产中去。张玉峰认为“汉卡事件”是公司一把手给他的一个讯号:外面盛传公司实际运作是张玉峰,这对公司一把手造成了伤害。汉卡尽管对公司是个好项目,但是由张玉峰提出,一把手就是要行使否决权,以此证明一把手的权威。
北京大学试图调和公司内部的矛盾,但张玉峰认为,为了方正的事业,矛盾必须解决。张玉峰的手腕硬了起来,他召集公司所有中层干部开会,会上做了只有两句话的发言,“鉴于目前健康状况,我将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说完,张玉峰便扭头回家去了。

张玉峰要辞职,公司干部们目瞪口呆。他们联名向学校投诉:公司发展需要张玉峰,公司发展不可能没有张玉峰。1992年6月下旬,公司主要干部向学校发出了最后讯号:如果在7月1日前不解决公司问题,7月1日公司营业部将开始放“暑假”。
1992年7月1日,前任总经理卸任;方正金山汉卡两年中的相关利润达到一亿多元。张玉峰说,“一个人可能是杰出的县长,但让他当省长,他就可能什么都不是了。一个小孩很小的时候,带他的是保姆;这个小孩长大了,指导他的是博士生导师。保姆不能说,这小孩是我带大的,所以,博士生导师也要我来当。我们不会因为这个保姆不能当博士生导师,就说这个保姆不是一个好保姆。她是个好保姆,但不能当博士生导师。”张玉峰至今仍承认,第一任总经理在决定把方正排版系统作为方正最主要产品方面立了大功。
方正第二任总裁卸任发生在方正上市前后。1995年,方正面临发展的极好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张玉峰认为,第二任总裁是一个很杰出的经营人材,但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1995年三四月间,张玉峰曾多次找第二任总裁谈话达几十个小时,表示为了公司的发展,自己可以放弃一切,但必须使方正按一个国际化高科技企业的战略发展。然而,第二任总裁让一向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摆在桌面上说的张玉峰大为震惊。当时,适逢方正换届,学校召开公司干部座谈会。会上,方正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国说:“方正是一条船,船上只能有一个船长,船长一定要在船上,船长只能是张玉峰。”
6月中旬,学校举行了公司130多名中层干部的民意测验会,90%的干部投票支持张玉峰就任总裁,这个结果震动了北大党委。张玉峰从1985年到1995年十年创业,从不抛头露面的幕后人物突然曝光,张玉峰这个一直在北大党委内有争议的人物第一次得到认可。北大时任校长吴树青说:“过去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张玉峰,现在我们才真了解到张玉峰在方正发展中起的作用和他对员工的感召力。”王选教授讲:“方正是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的完美结合,张玉峰是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的代表。”
1995年7月1日,张玉峰就任方正总裁,他的“再创方正辉煌”的就职演说博得了方正员工长时间的掌声。张玉峰就任总裁的一年时间,做了四件大事:成立方正研究院;方正(香港)有限公司上市;成立方正投资公司;建设南方方正产业基地。这四件事在方正未来发展的进程中将显示出张玉峰的战略眼光。
在1996年7月,张玉峰就任总裁一年后,他向公司推荐了一位年轻的贺文来接替他。
“不当总裁之后,我具体事务少了,就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想一些事,总结我们方正十多年来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规划方正未来发展的蓝图。”
关于方正2000年以前发展的构架,张玉峰说,方正集团公司将成为控股和管理公司,在它下面将有这样五家公司:一家方正集团控股的财务公司,它是集团内部结算的“银行”,负责方正内部的资金拆借和融资;一家方正控股的投资公司,主要任务是企业的收购、兼并和债券市场的运作;一家方正控股的以软件为主的上市公司;一家方正控股的以高科技信息产业制造为主的上市公司;一家方正控股的以精细化工和生物制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张玉峰认为,未来三年对方正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在未来三年从市场而不是从银行能拿到30亿至50亿资金,用于企业公司兼并、企业资产的重组及开发环境,到那时候,我才可以讲,方正真正站稳了脚根。”
1997年,方正研究院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企业技术中心之一,国家在未来几年将拿出超过10亿元的贷款来支持这六个技术中心。张玉峰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他说,下一个世纪,方正将向世界500强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