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淀文教>新闻公告>最新资讯
北京海淀教育凝心聚力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023年07月04日 |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4日电  近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联合主办的“传承师道 成就良师——2023年敬德会讲暨海淀教师育人故事讲述系列活动(第二期)”在敬德书院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宣传海淀区的师德先进典型,展示海淀优秀教师风采,引导教师学习先进、对标先进,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海淀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

  2797366_500x500.png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在讲话中谈到,海淀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传承优良师德师风,共同呵护海淀教育这张来之不易的金色名片。她表示,海淀教育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着力教师梯队建设,不断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努力为教育工作者营造一个敬业乐学、崇德尚美、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其次,创新更多生动、鲜活的教育方式,让高尚师德走进教师心灵,让生动的育人实践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第三,进一步树立榜样,宣传先进典型,把优秀教师的带班之道、授课之道传承下去,锻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师德培养机制。第四,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的底线意识、底线思维。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坚持“一票否决”。凝心聚力,让海淀教育人才辈出,让海淀教育的未来无限光明。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师德是教师公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理想信念、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仁爱精神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师德教育基地,希望通过培训课程与会讲研讨等方式,多途径、多方式开展干部教师师德素养培训工作,引导教师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师道、师德的内涵,引导教师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更好地弘扬师道、培育师德、铸就师魂。
  活动现场,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毛向军以《以敬德之心 育先生之魂》为题,带领学校9位优秀教师畅谈师德之道。据介绍,上地实验小学在教育实践中,一直坚持以情育情,以心育心,坚持用“两情一心一感”去培育具备家国情怀、教育情怀、有为之感和仁爱之心的老师。在教育工作中,上地实验小学的发展目标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持续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充满希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史静寰在点评中提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思考的是更长远的东西,他的目光关注着未来。其次,教师相信人的可教育性、可改变性,相信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的现状,改变人的未来。第三,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在他的心中,教育是充满理想、不懈追求、成就未来的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郑新蓉认为,为国家、为民族、为孩子和孩子的家庭长远考虑去培养其能力,才叫作公共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的塑造。另外,教育还包括教师对学科的知识,学科的观念进行传递。两者比较而言,前者是本,而后者传授知识教技能,必须要以前面的这个理念为基础和前提。我们培养的是有心灵、有力量、有未来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海淀区教育党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赵欣,海淀区委教工委秘书科科长梁晓玲,海淀教育工会副主席赵巍与海淀上地实验小学的百余名党员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讲活动,海淀区各中小学干部、教师通过线上参会的方式分享会讲成果。
  2797367_500x500.png
  会场外,中华传统书画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同步进行。
收藏
评论
登录
退出登录

验证码不正确

未注册手机号验证后自动创建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您使用有效身份证信息认证
证件类型
姓名
证件类型

实名仅用于您是否为真人用户,不会对信息做任何采集与保留, 请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