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叠翠的北京西山,拥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寺院,位于北京植物园的卧佛寺,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
“卧佛寺”名字的由来
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曾几易其名,初称“兜率寺”,后改名“昭孝寺”、“洪庆寺”、“寿安寺”、“永安寺”,清雍正年间定为十方普觉寺(见清世宗《御制十方普觉寺碑》)。由于寺内供奉有一尊铜卧佛,故俗称卧佛寺。
“卧佛寺”的布局
卧佛寺占地面积达四万余平方米之多,有东中西三路院落,前后五重殿宇,规模宏丽而严整,曾被誉为“入山第一胜境”。北京始建于唐宋的庙宇不少,但还保留有千年前布局的却只有卧佛寺一座了。参观这座寺庙,等于是看看唐宋古寺的活化石了。
卧佛寺由3组并列院落组成,主要有琉璃牌楼、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建筑。
“卧佛寺”的匾额
卧佛殿,为寺内主殿,门额前檐大匾“性月恒明”,为慈禧所题,佛殿内上方有匾额“得大自在”,为乾隆皇帝所书。
寺中卧佛
殿中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实心卧佛,是寺内最重要的景观,元至治元年(1321)铸造,佛身长5.4米,重54吨。在铜佛周围,环立着十二尊塑像,是十二圆觉。这尊塑像表现了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这组佛像,铸造精致,体态自然,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卧佛寺”的蜡梅
卧佛寺素来是京城赏蜡梅的胜地,受到许多摄影爱好者喜爱,景区内栽植有多个品种共100余株蜡梅。殿宇巍峨、寺院古朴,莹润饱满的黄色花朵与红墙绿瓦形成鲜明对比,于古香古色中彰显娇俏。周边的放生池里,数百尾红鱼摇曳其中,动静相宜,韵味十足。
友情提示:蜡梅的最佳观赏期为早春时节。
北京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