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
本次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个单元,展览面积1172平方米,共展出文物、照片等共约100组件。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更多的展览内容,小编将带你一起去“云赏”其中的精美展品,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康熙釉里红龙纹碗。
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
圆明园曲院风荷遗址出土

康熙釉里红龙纹碗
圆明园曲院风荷遗址出土
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和康熙釉里红龙纹碗为“修复1860”第二期修复文物。在“修复1860”第二期中,对11件出土文物进行了修复,分别是地天母铜佛像、康熙青釉莲瓣碗(9片)、康熙青花龙纹碗(15片)、康熙釉里红二龙戏珠纹碗(7片)、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7片)、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11片)、康熙祭蓝釉盘(2片)、康熙釉里红龙纹碗(11片)、雍正青花碗(3片)、康熙青花莲瓣石榴纹碗(1片)、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479片)。单从碎片数量上看,就可想而知其中难度最大的就当数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
瓷器文物的保护修复要经过分拣、拆解、清洗、粘接、补配、抛磨、作色和上釉。为了方便寻找,修复师把所有的碎片按照形状、图案进行分类,如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的碗身上有二龙戏珠的图案,所以修复师将画着龙身、龙头、龙珠的碎片分门别类的摆放,好比拼图游戏一样,一片一片的比对,将他们一点点的复原。往往拼出另三片相邻的瓷器碎片,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圆明园现藏的瓷器残件多为清代官窑精品瓷器,其中很多是专供清朝帝后使用的御窑瓷器,从选择材料、绘制纹饰、制作工艺来看,精益求精。“修复1860”二期修复的文物与一期相比,年代相对完整,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釉色多样,包括青花、釉里红、祭蓝、青釉等;修复件数也比第一期多。其中,雍正朝官窑瓷器在圆明园遗址出土较少,非常珍贵。因此,这批瓷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科学研究价值。
随着圆明园考古工作不断推进,大量深埋地下百年的珍贵文物出土,一步步揭开万园之园神秘的面纱。这里曾被称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也对其赞誉有加,称之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考古发现和文物修复,让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在当代重生。现在,圆明园的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在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勉老师的指导下,用双手复原文明的烙印,用“匠心”演绎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再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曾经断流的部分。
圆明园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