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丹棱文苑>了解海淀>海淀记忆
海淀乡愁 || 京西成府村变迁
2023年12月14日 | 来源:
字号
  原成府村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部东南,东至清华南路,西至北京大学东墙外,南至成府路,北至清华西路。面积约75万平方米,27条胡同,1990年有居民1300户,3461人。
  修白颐路(今中关村大街)时出土的文物表明西汉时期这里就有人生活。据清末金勋所著《北京西郊成府村志》记载,“该村建于明,为明代一溜边山之七十二府之一。成者,明成王之府也。”成府指的是明代成王的墓地,明代有“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之说,一溜边山府指的是海淀区从玉泉山北面金山往西到香山脚下,这里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明代宛平县令沈榜曾提到,“西山一带形势稍胜者,非赐墓、敕寺,则赐第、赐地”。这里的“府”是对封建王侯墓地的吉称。除成府外,尚有韩家府、娘娘府、四王府、西小府、道公府、杰王府。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128.png
金山三环套月图
  清代由于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兴建,成府村随之兴旺起来。《北京西郊成府村志》记载其位置:“海甸东北里许,北界万春园,西界勺园,东界旱河”。清乾隆十年(1745)因在成府村东北的水磨村修建长春园,一部分水磨村住户迁入成府村居住。成府村街巷多以大户姓氏命名,如蒋家胡同、赵家胡同、刘家胡同、闻家胡同等。寺庙亦多,有兴隆寺、已觉寺、太平庵、关帝庙、佑慈宫、广惠宫等。清代成府村紧邻皇帝和王公大臣的花园。村南有贝子园;村西有淑春园、镜春园、鸣鹤园、朗润园;村北有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村东有熙春园、贝勒园,以及圆明园内务府三旗营房、圆明园侍卫营营房和圆明园护军正蓝旗营房。成府村成为服务于园林的重要商业点,村中聚集了众多的店铺和作坊。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156.png
成府村地图
  1860年,西郊诸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后,村中的工商业者纷纷迁往他处,成府村因之衰落。1910年,留美预备学校在村东熙春园旧址兴建,后改为清华大学。1926年,燕京大学由城里迁入村西的淑春园旧址,许多商户尾随而来,位于两校之间的成府村,又渐渐兴旺起来。燕京大学在成府村中购置了房产,用作教职员工的宿舍,一些教授和员工也在成府村赁屋居住,成府村中的许多住宅就形成于此时。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233.png
20世纪30年代燕大教职员工住宅
  2000年新建的中关村北路由成府村中穿过,部分居民因此搬迁他处。2001年,北京大学建设科技园区,保留下成府村蒋家胡同3号院主体,由北京大学修缮并部分复建。而今,这个在现代化楼宇掩映下的小院成为了成府村的历史文化地标。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255.jpg
蒋家胡同3号
  今天“成府”这个名词的含义已被大大拓宽,它指的是“大成府”,其意义绝不仅是海淀区的地理方位那么简单。一条迤逦绵长的大马路“成府路”东通清华,西连北大,一箭贯穿被称作“宇宙中心”的五道口,“八大学院”都位于这条路两旁。成府路打通贯穿起的是一个极其广大的文化区域,这里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园林,延续着城市的文脉与书香。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336.jpg
  1982年的成府路
微信图片_20231214161400.jpg
现今成府路街景
  资料来源:
  1.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徐征,冯黛虹.海淀老街巷胡同寻踪.学苑出版社,2010.
  3.段柄仁,张宝章.北京地方志·古镇图志丛书·海淀.北京出版社,2010.
  4.李彦来.海淀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出版社,2012.
  5.“北京大学”“北京圆明园研究会”“夜语莺声”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登录
退出登录

验证码不正确

未注册手机号验证后自动创建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您使用有效身份证信息认证
证件类型
姓名
证件类型

实名仅用于您是否为真人用户,不会对信息做任何采集与保留, 请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