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石窝

石窝今改称温泉村,以泉而得名也。有寺为黑龙潭下院,构建尤伟。山门外墙有隶书“疗苦斯水,宿粻来宾”八个径尺大字,今尚存。正殿左右墙上有壁画,绘佛教故事,年代似甚古,现寺地半为疗养院,半改作学校。其泉源在后殿墙外,有人工修建之池,深数丈,水珠滚滚上升蒸气溢出水面。水之温度较人之体温稍低。据当事人谓早年水量尤大,自经民十三四年修浚之后,匪特水量锐减,温度亦似较低,不知何故,院西及北,满系稻田,高柳夹堤而植,茅亭草屋棋布于稻花柳荫间,夏景至足赏也。且有村中富户凿池养藕,每岁熟时较他处为早,呼曰“五月鲜”。京师果肆于端阳节后辄于招牌上大书温泉果藕四字,即斯地产品,价颇昂焉。

“疗苦斯水 宿粻(zhāng,粮食。古时由富户捐助赈济饥民之米称为粻)来宾”出自北魏元苌的《温泉颂》“莫不宿粻而来宾,疗苦于斯水”。《温泉颂》碑现存临潼华清池温泉总源前西壁,一说现存于华清宫珍宝馆内。
此处及西北西南诸山中之胜迹已收入金章宗八院范围以内,吾辈偶翻旧籍,当知此等地处,在往昔较今日豪华百倍。兹录清人访石窝诗一首于下,以见一斑。“莺花三月漾春晖,杏子开残桑叶肥。废寺寻来碑半仆,断桥行处柳成围,抽芒小麦翻新浪,掠水轻鸥斗素衣。望里诸峰图画好,吟鞭早喜谢尘鞿”。
此外,本报社长武田南阳氏,去岁游温泉,亦有诗纪其景物云:“快适温泉路,暮春扑面风。丝丝杨柳绿,里里杏桃红,一浴人尘外,三杯花梦中,何阙天下事,栊月在南窗。”清新俊逸,允得唐贤三昧焉。

1930年6月18日《世界日报》刊登的温泉疗养院广告
十、显龙山
温泉寺南邻,有平冈一道迤逦而西南,与主峰之城子山相接,是为显龙山。从高处俯瞰全山态势,宛如游龙,故名。传为温泉村之镇物,藏风聚气,胥赖于是。山麓为柿林,秋暮叶色转为殷红,如荼入火,似较枫叶尤美。北山脚下正对温泉寺正门,建有戏台。在昔每年春四月,必演戏谢神,自改学校后,遂移于白家疃村举行。后台经疗养院改为药室,山巅有巨石,其阴面陡立,如经斧凿,有擘窠大字“水流云在”,为宣统年间英敛之手书笔势苍劲。

显龙山因山体“长约二十余丈,头东尾西,蜿蜒如龙”得名,又称龙头山、龙头岗。位于温泉镇东部中央,西接温泉村,属北京西山山系。鞍部凹下接近平原,孤山特征明显,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山体主要是青色火成岩,在阳光照耀下,反射一片白光,文献有“石独坚白”的记载,主峰海拔102米。植被茂密,为高5-6米的松树,多是20世纪20年代李石曾所办第二农事试验场种植。山东南隅,有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纪念塔及烈士衣冠冢等,山西北麓有中华民国将领孙岳墓地,如今该墓地已归入北京老年医院内。峰顶西部有“水流云在”刻石。
最后再说说位于北京老年医院院内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该园建成于1937年4月(《雪泥鸿爪——西山北麓胜迹》成书于1930年,故文中并未提及),是冯玉祥为纪念滦州起义殉难烈士而建。

纪念园坐北朝南,园内有石门、古碑、碑亭、石幢、石屏、纪念塔等建筑。
在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的山峰上,有一座用汉白玉砌成,通高12.2 米,八角七层密檐式塔——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各层檐上以灰筒瓦铺砌,檐间各面均饰以青天白日徽,顶部为鎏金铜塔刹。塔身各面高1.22米,宽0.66米。正面刻有冯玉祥署名的“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11个大字,第二面为邹鲁撰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铭”第三面至第五面无字。第六面为居正撰书“滦州烈士纪念碑记并铭”。第七面为冯玉祥撰书“滦州起义诸先烈纪念塔铭”。第八面为于右任敬书“辛亥滦州革命死难诸先烈纪念塔铭”。该塔建于长宽各为10米、高1.2米的石台上,台前后立面上分别刻有1936年12月冯玉祥所书“精神永存”和“浩气长存”。
1984年,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被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参考资料: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官网、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网、《历史上的中法大学》《京畿丛书·海淀》《北京年鉴(1991)》海淀山后网微信号、海淀旅游搜狐号、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