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丹棱文苑>了解海淀>古建遗迹
云游海淀 | 高梁桥
2023年12月15日 | 来源:
字号
  张中行先生《农事试验场》一文中写道:北京拆城之前,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印象最深的是西直门,因为可游的地方不少,并且曾多次往游,有些景象至今不忘。这可游的地方,可以分为远近两类。远的,如颐和园、玉泉山、香山、卧佛寺,以至更远行,黑龙潭、大觉寺、妙峰山等,都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这里专说近的。近,指西直门外一带,以高梁桥起西行的长河为中心,其前(即河之南)是农事试验场(今动物园),后是长河堤岸、极乐寺、五塔寺、万寿寺。”去年云游“西山北麓胜迹”与张先生所说更远行的游览路线相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往期。今天小编将陪大家就近游赏西直门外的高梁桥。明清之时此处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届春夏两季,前来此处踏青游赏,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十分热闹,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微信图片_20231215110813.png
高梁桥码头
  高梁桥位于西直门立交桥北,西城区与海淀区交界处,长河东端,原是一座青白石三孔石桥。《老北京的出行》一书讲:“高梁桥又叫高亮桥,此桥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是一座石桥,至今尚存。”高粱桥西侧设有控水闸,调节长河入京城的水量。
微信图片_20231215110839.png
  高亮桥
  高亮桥本名高梁桥,明人文章皆记如此,清人附会高亮赶水神话,遂易名高亮桥。桥在西直门外北关长河尽头,水过桥东行分为南北流,即护濠水也。桥建于明代,袁中郎(袁宏道)袁小修(袁中道)刘同人(刘侗)皆有文记之,称胜地焉。
微信图片_20231215110904.png
高亮桥畔
微信图片_20231215110919.png
高亮桥畔浣衣
  水自玉泉山流入昆明湖,复出东闸门迄于高亮桥,是谓长河。河长几二十里,清盛时疏浚最深阔,西后为乘小火轮用也。沿河皆植高柳,颇鲜杂树,荇藻参差,游鱼呷喋有声,清社既屋,上游多植菱芡藕之属。予於庚午初秋凌晨由西山返城,白露未晞,莲香四裛,团瓢犹有鼾睡声,沁我心脾,不能忘也。桥侧有旧式楼房一座,以设茶寮,兼售酒食,颜曰长河楼,盖率真也。自早春解冻至水始冰地始冻之时,品茗者,敲棋者,小酌者,不绝于途,尤以垂钓者为最多,除疾风暴雨外,虽斜风细雨之时,亦必撑伞或立密树间展纶丝焉。近以钓者逾多,有善钓者,备竿数件。供人借取,小取酬焉。
微信图片_20231215110944.png
  高亮桥畔垂钓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009.png
高亮桥畔卖鱼竿
  予於癸酉夏由青龙桥归途遇雨,登长河楼索热酒以驱寒,酒酣借钓竿抱膝河干,半日不得一鱼,相与大笑而罢。后闻钓鱼名家郭松亭丈谈,长河幽僻,颇宜垂钓,且佳鱼甚多,最易上钩。然其地下在桥旁,不在船坞,乃在万牲园后,芦荻丛中,此桥在明代如清代之二闸,以献技曼歌胜,在清及近日以清幽有诗趣胜,虽皆造成堕落人生,总之泾喟自分流也。
  后附明人高粱桥游记三篇: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153.png
高梁桥游记
〔明〕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市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萱(蓝)棋置,丹楼朱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当春盛时,城中仕(士)女云集,缙绅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之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微信图片_20231215111214.png
高梁桥
游高梁桥记
〔明〕袁中道
  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赢马不能行,步至门外。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下小饮。谈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而家有产业可以糊口,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也。
微信图片_20231215112109.png
北京西郊的长河
高梁桥
〔明〕刘侗
  水从玉泉来,三十里至桥下,荇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绿树绀宇,酒旗亭台,广亩小池,荫爽交匝。岁清明,桃李当候,岸草遍矣。
  都人踏青高梁桥,舆者则褰,骑者则驰,蹇驱、徒步,既有挈携。至则棚席幕青,毡地藉草,骄妓勤优,和剧争巧。厥有扒竿、觔斗、咧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扒竿者,立竿三丈,裸而缘其顶,舒臂按竿,通体空立移时也。受竿以腹,而项手足张,轮转移时也。衔竿,身平横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无垂也。背竿,髁夹之,则合其掌,拜起于空者数也。盖倒身忽下,如飞鸟堕。觔斗者,拳据地,俯而翻,反据,仰翻,翻一再折,至三折也。置圈地上,可指而仆尔,翻则穿一以至乎三,身仅容而圈不动也。叠按焉,去于地七尺,无所据而空翻,从一至三,若旋风之离于地,已则手两圈而舞于空,比卓于地,项膝互挂之,以示其翻空时,身手足尚余闲也。喇者,掐拨数唱,谐杂以诨焉,呜哀如诉也。筒子者,三筒在案,诸物械藏,示以空空,发藏满案,有鸽飞,有猴跃焉。已复藏于空,捷耳,非幻也。解数者,马之解二十有四,弹之解二十有四。马之解,人马并而驰,方驰,忽跃而上,立焉,倒卓焉,鬣悬,跃而左右焉,掷鞭忽下,拾而登焉,镫而腹藏焉,鞦而尾赘焉:观者岌岌,愁将落而践也。弹之解,丸空二三,及其坠而随弹之,叠碎也。置丸童顶,弹之碎矣,童不知也。踵丸,反身弹之,移踵则碎,人见其碎,不见其移也。两人相弹,丸适中,遇而碎,非遇,是俱伤也。烟火者,鱼、鳖、凫、鹥形焉,燃而没且出于溪,屡出则爆,中乃其儿雏,众散,亦没且出,烟焰满溪也。是日,游人以万计,簇地三四里。浴佛、重午游也,亦如之。
  参考资料:《柯雪斋全集》《帝京景物略》《历代小品文观止》《北京古桥》《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集要》《京华古迹寻踪》《北京元代史迹图志》《新民报半月刊》《新天津画报》《北辰画报》《北京档案》首都图书馆官网等。
收藏
评论
登录
退出登录

验证码不正确

未注册手机号验证后自动创建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 隐私政策、服务协议
请您使用有效身份证信息认证
证件类型
姓名
证件类型

实名仅用于您是否为真人用户,不会对信息做任何采集与保留, 请放心使用。